如果你實在想成為一名民航的飛行員,主要有四種模式。 第一種養成模式。招飛對象為高三畢業生,在通過面試和體檢之后,這些學生先通過高考,高考分數以及英語成績要同時達到高校專業和航空公司的要求,按照綜合分數由高至低錄取到學校相應的飛行學院,專業為飛行技術。一般經過大學3年的理論學習和1年的飛行訓練(在國內或者國外的飛行訓練基地),考取飛行員的初級資質,畢業后直接到航空公司就業。由于飛行訓練的學費十分昂貴,養成生是為航空公司定向招生并培養的,培養費用由航空公司承擔。這種方式是國內航空公司招收飛行員的主要來源,大部分人都是這樣進入民航領域工作的。 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分布。來源/中國空軍招飛網 如果你有一個飛行員夢想,那就要從高中開始留心各大航空公司來學校的招飛情況,畢竟先報上名才能有機會,千萬不要錯過。養成模式一般從每年九月或十月開始,因此想要沖上云霄的同學,一定要在高三時刻關注招飛動態。 第二種叫大畢改模式,全稱“大學畢業生改學飛行駕駛”,最早由廈門航空提出并實施,是指面向全日制統招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海外相應學歷畢業生進行招飛選拔,接受應屆生及往屆生,簡單來說,就是大學畢業后找一份飛行員的工作,招飛更像是一次面試。一般要求二本以上非藝術類、體育類專業,理工科類、英語口語能力良好優先。 通過面試及體檢后,一般需要按照公司或者航校安排完成理論學習并考取飛行員的初級資質,隨后到航空公司就業,至少需要兩年時間。這也是目前已經上了大學的同學成為飛行員最主流的方式。如果有成為飛行員的夢想,但又不是軍隊飛行員或者飛行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第三種叫大改駕模式,全稱“大學生(沒畢業)改學飛行駕駛”,但僅有極少數人能通過這個模式成為飛行學員,畢竟名額很少,門檻很高,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個方式已經名存實亡。 東航在大學生中招募女飛行員。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第四種是自費學飛。自行學習飛行技術大約需要70萬左右人民幣,并在考取執照后去面試航空公司。由于費用較高,大部分人望而卻步。 民航招飛VS軍隊招飛 或許多數人也分不清民航、海軍、空軍對飛行學員的招收和培養有什么區別? 民航招飛是指民航招飛院通過高考招收飛行學生,考生需要滿足民航招飛報考條件。民航招飛是由院校主導、公司參與合作的方式,國內航空公司招收飛行員的主要方式是委托培訓。考生需要符合民航招飛年齡、身高、視力等身體條件,并且有很好的心理素質,通過心理測試。合格者根據招飛院校的要求選擇外語語種和選考科目,在高考本科提前批次志愿中投檔錄取。民航招飛院校有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大學等。 從左至右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徽 而海軍、空軍招飛工作,是在教育部、公安部、軍委政治工作部等領導下,由海軍招飛局、空軍招飛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要符合海軍、空軍招飛年齡、身高、視力等標準,不僅有身體篩查這一報考條件,同時對文化成績、心理素質、政治情況都會進行檢查和考核,還要經過復查,合格考生按照高考成績和檢測結果在高考本科提前批次志愿中投檔錄取。空軍飛行學員錄取院校為空軍航空大學,海軍飛行學員錄取院校為海軍航空大學。 服役40年的海軍飛行員吳志忠。來源/中國軍網 空軍、海軍招飛的培養模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四年一貫制”,即由空軍航空大學或海軍航空大學全程培養4年;另一種是“3 1”軍地聯合培養,高考成績優異者可作為“雙學籍”飛行學員,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3年,在空軍、海軍航天大學學習1年。空軍招飛更多的是為空軍培養后備人才,海軍招飛更多的是培養在航空母艦或者是在一些艦艇上起飛的飛行員。 當然,也存在“軍轉民”,將空軍飛行員通過訓練轉為民航的駕駛員。眾所周知,空軍飛行員是有一個年齡限制的,一般到45歲左右退役,民航飛行員一般最晚工作到60歲左右,只要身體條件允許,空軍飛行員退役后可以轉為民航的飛行員繼續飛行。世界許多國家的空軍人員退役后,確實會考慮在民航就業。對于各大航空公司來說,培養一位飛行員十分不易,早些年他們也喜歡招部隊退役下來的飛行員,因為對于這些退役飛行員來說,事故、險情就是家常便飯,心理承受能力也是超乎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