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乘客,‘銀河號’將于5分鐘后起飛,請系好安全帶,收起座椅靠背和小桌板,做好飛行準備。”這是發生在湖北省武漢市漢南第一中學飛行體驗課的一幕。在一片歡呼聲中,全真模擬飛行器開始運行……如今,學校特色課程“通用航空”已成為學生搶手的選修課,自從開課以來一直熱度不減。 起飛:家國情懷 “通用航空業是以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為核心,包括從事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是全產業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談起為何鐘情通用航空,校長李小勇侃侃而談。 近年來,隨著國家逐步放開中低空空域,通用航空業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打造的“通用航空之都”就選址漢南。漢南通航機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通航機場,也是國際航聯指定的世界飛行者大會永久舉辦地。 通航產業屬于朝陽產業,航空人才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學生發展,而且關乎國家安全。學校借助天時地利人和,選擇通航教育作為發展方向,開始了一場艱難而扎實的破冰之旅。 著陸:特色課程 學校組建了以武漢市教科院專家為主的課程設計團隊,擬定通航課程的“四梁八柱”,嚴格把握課程的原則與要素,撰寫校本教材《通用航空》,內容涵蓋世界航空發展史、航空基本理論等。2020年,升級版《通用航空2.0》面世,增加了無人機方向的章節:無人機概述、航空氣象知識、通信鏈路、地面站應用、空中偵察等。 學校各學科教研組開發出一系列關聯通航教育又不失學科特色的校本課程,如英語組的“航空英語”、物理組的“航空動力學”、化學組的“航空材料學”、地理組的“氣象與航空”、歷史組的“世界航空史”、體育組的“航空與身體素質”等。這些課程有力支撐了“通用航空”課程,形成了相互關聯、體系完善的特色課程組群。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增加了航空英語方面的知識和術語,如塔臺和地面控制方面的聽力,同時教授航空通用英語、民航客機空乘廣播等方面的內容;物理教師講解空氣動力學、空洞、飛行原理等內容;地理教師拓展航空氣象知識……“通用航空”課程的教學時間固定,實行“五落實”原則:時間落實、課程落實、人員落實、評價落實、效果落實。 通航課程一般分為3類課型:第一類為通識教育,由外聘航空航天專家進行系列化、專業化、常態化科普講座;第二類為融合課,即通航科普與學科知識融合,如將通航動力知識與物理學中的力學、風洞、電學等結合起來;第三類為體驗課,這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課型,他們可以直接體驗模擬飛行駕駛儀,還可以利用飛機模擬駕駛APP模擬飛行。 通航課程組群的建設不僅極大豐富了學科內涵,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而且促進了師生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改變。擔任通航課程的授課教師姚運華感觸很深,他說:“通航課程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教師需要立足云端教學,學生則要‘跳起來摘星星’。”學生李思媛從小對航空航天很感興趣,她表示“通航課程改變了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學校與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專家定期對教師進行輪訓,并實時監測評估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2020年,省級重點課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背景下的通用航空2.0特色課程的建設》成功立項開題,自成一體的課程建設實現了通用航空教育的“軟著陸”。 發力:校企融合 2015年起,學校陸續與珠海易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武漢白云航空應急救援隊等單位開展校企戰略合作,易航通用航空在學校設立飛行體驗基地,學校則在易航通用航空設立科技素質拓展基地。2016年,學校與漢南通航機場以及武漢私之人飛行俱樂部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每學期都會在俱樂部舉辦航空科技節,讓學生與專業選手、前沿科技面對面,感受科技進步的力量。在漢南通航機場,除了舉辦航空沙龍、人工智能實操等拓展活動外,機場還把熱氣球升空以及乘坐旋翼、三角翼、直升機、輕型運動型飛機等體驗飛行項目作為對優秀學生的獎勵,學生在千米高空驚呼“從空中俯瞰大地的感覺真好”。 目前,學校已經成立了12個航空興趣班,學生在校接受系統的通航理論教育。學校航空創新實踐中心于2021年12月掛牌,航空實訓室、航空體驗室、航空展覽室、VR實驗室等一應俱全。學校還購置了一批新型無人機,無人機教學規范有序;同時,無人機組裝車間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之中,未來學生可以嘗試自主組裝無人機。 師資是課程的保障。學校推出“夢翔工程”,選送大批教師到戰略合作單位參加學習培訓,壯大通航師資力量。學校還聘請漢南通航機場飛行員林永昌、降落傘大講堂教師王重洋、中國民航無人機教員尹力等作為駐校講師,提高學校的通航課程教學水平。 “當我的手觸到仿真飛機操作桿的那一刻,我就暗下決心,此生的方向是藍天。”2021年考取清華大學計算機仿真和模式識別專業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學生姚天衡談到第一次模擬駕駛時仍然激動不已。 漢南一中是學生夢想起飛的地方。“立德樹人、內外兼修為通航教育校準了航向。”學校黨總支書記羅華平如是說。不久,在通航教育的培養之下,一大批飛行員、空勤人員、地勤人員、機務專業人才,將不斷從漢南走向全國。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武漢市漢南第一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2年04月27日第5版 作者:李春聯 張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