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艦載機飛行員在其航母上進行起降時,其飛行的風險確實非常高,舉一個舉例子,艦載機在進行航母著艦時,一旦艦載機掛索失敗,艦載機飛行員需要立刻進行復飛,如果艦載機飛行員操作出現失誤,戰斗機拉起不成功,那么后果將極其嚴重,那就是連人帶戰斗機一起墜海,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機毀人亡的慘劇。 其實,相較于艦載機的起飛時,一瞬間的大載荷可以通過,讓飛行員穿抗載荷飛行服和依靠加裝在戰斗機相關的減載荷材料或相關裝置吸收掉,使飛行員能更輕松的完成起飛動作,而對于艦載機降落這個極為危險動作而言,能依靠的外界設備和手段就非常少,基本全靠艦載戰斗機本身的性能和飛行員過硬的飛行技術和水平與超強的心理素質來完成,實屬不易。 也因為海上航母艦載機降落的難點就在于,海面上的參照物少,海天一線,飛行員容易產生錯覺,這要求飛行員在較高的自身戰斗機速度時,準確尋找參照物。另外,海上氣象條件復雜多變,對飛行操作、判斷、視覺等影響較大,這都對飛行員的飛行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僅海上環境并不好,艦載機在其航母上起飛降落使用跑道的條件,也非常的苛刻。該航母起飛甲板的長度不到路基正常跑道的六分之一,同時航母作為起降平臺是高速運動的,艦載機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加速到較高速度。著艦時必須采用高速入場方式在斜角甲板上著艦,通過鉤掛阻攔索在2~3秒內減速至禁止狀態,而一旦掛索失敗飛行員必須立刻復飛后重新著艦。整個起降過程飛行員都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校準航向、角度、速度、糾正偏差,稍有不慎撞到航母上停放別的戰斗機,強烈的撞擊引發的大火和爆炸,足以摧毀整艘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