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香菜 最近一段時間,通用航空這個板塊的故事有點兒多。 最轟動的要數東莞首個通用航空的制造項目開始動工,總投資達到了5.2億美元,項目如果能成功建成,年產噴氣式通用飛機100架、各類型螺旋槳無人運輸機111架、年產值能達到35億元,直接彌補了東莞在高端通用航空領域的空白。 以上這些驚人的數字,是否足以吸引你的眼球? 通用航空作為民用航空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航空運輸以外的運用民用航空器進行的航空活動。 俗話說糧草未動,政策先行。國家對于通用航空的支持力度似乎從未減弱。從官方發布的通用航空“十四五”規劃中“通用航空器期末在冊數達到3500架”,再到河南省力爭到2035年通用航空產業規模要突破千億元,雄心壯志已經躍然紙上。 畢竟,一個靠譜的目標,就是讓產業玩家能跳起來摘桃子,既拒絕躺平,也拒絕好高騖遠。 投資者們在得知一系列利好的消息面后,也給出了積極的回應,板塊指數也從谷底爬出,實現了五連漲,像航發動力(600893)、中航西飛(000768)、航發控制(000738)、等玩家也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而且從上半年的業績來看,例如航發動力,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51億元,同比增長41.21%,提交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通用航空板塊漲幅情況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通用航空的龐大市場,看看哪里還蘊藏著寶藏和機會。 一、重要價值,不言而喻 通用航空廣義來講包括農林噴灑、醫療救援、航空培訓、客運貨運等多個方面的活動,從一組數據你就可以看出通用航空對于國家經濟的重要價值,美國的通用飛機制造帶來的收入超過了100億美元,通用航空相關產業為美國GDP貢獻超過了1%。 而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通用航空快速發展是從最近五六年,伴隨著一系列通航政策的密集出臺,才開始加速的。從2014年開始的五年里,通用航空的市場規模從19.6億元直接飆升至36.7億元,復合增長率突破了15%。據專業機構預測,到明年的時候,通用航空的規模將突破60億元大關。 規模的增長也拉動了玩家的入局,運營企業的數量較五年前增長了快一倍,通用航空“飛起來、熱起來”成為了一種趨勢,而且通用航空的機場數量也突破了330個,較前一年的240多個有了較為快速的增長。 通用航空玩家的數量 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在暗示著,通用航空的春天正在一步步到來。 但是現實的鐵錘相較于魔幻的泡沫,更容易給人帶來沖擊。縱向看,我國的通用航空確實呈現高速增長,但是橫向看,以通用航空業務額為例進行比較,我國的通用航空僅相當英國的3/4、法國的1/2、美國的1/25,通航作業時間僅為美國的4%左右。 雖然難以望其項背,但還要奮起追趕。 二、大行業,大玩法 打開通用航空的產業鏈,從上游看,主要是飛行器的供應商、航油的供應商和通航保障系統,中游則是通用航空的運營玩家,下游則是前面提到的各種各樣的活動。這么大的產業鏈,當然會有不同的投資邏輯。 通用航空產業鏈 就拿上游的飛行器來說,我國在通用航空領域的飛行器的制造能力還是離世界頂尖水平略有差距,這個市場長期被歐美傳統玩家壟斷,而且部分零部件如固定翼飛機發動機仍需依賴進口。直到去年,我國通用航空器數量才首次超過運輸航空。 航空器的分類 從生產市場來看,北美占據全球通航飛機交付量主導地位,從制造玩家所在國看,美國制造商的交付量也占到全球的6成以上。所以在飛行器這個領域,我們還真的只是小學生。這也就決定了隨著下游通用航空的需求規模增大,更容易增加上游飛行器供應企業議價能力。 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 所以筆者開篇提到的東莞開動首個通用航空的制造項目,才顯得更外珍貴,為我們飛行器實現自主可控邁出了關鍵一步。 上游巨頭們的強勢,就讓中游的運營企業撈不著什么便宜。據筆者和行業內朋友溝通,中游的玩家們就基本不具備市場定價權,也印證了微笑曲線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道阻且長,長路漫漫 我國的通用航空行業從最近兩三年的發展節奏來看,已經相較于更早快了很多,從頂層設計到玩家的參與,積極性有了顯著提升。 但是積極歸積極,我們在通用航空領域的制造能力說實話還稍遜一籌,能滿足國內20%的市場需求都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事情了。這里的研發和制造能力提升,還有很大的空間。 此外,通航基礎建設及審批程序、政策法規和體系等配套不完善,都是制約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少哪一環都不行。 所以這個賽道的投資,絕對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沒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勸你還是趕其他賽道的風口。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