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天關于海軍新一代隱身艦載機殲35試飛的消息刷爆了軍事圈,因為這不光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二款五代戰機,即將裝備服役的大好事,而且更代表了殲35距離正式服役已經很快了。因為從7月22日曝光的殲35高清試飛諜照來看,這架戰機已經噴涂了海軍正式涂裝,而且無論是鋸齒形尾噴管、還是一體化座艙設計、先進雷達還是核心的彈射起落架,都證明了這款正在試飛的殲35距離正式服役時間已經很近很近了。 不過在7月23日,我國第一家專門介紹航空及航天知識的軍事科普月刊《航空知識》,官微特意發布了我國第一款五代隱身戰機殲20,從2011年首飛到2019年參加國慶70周年大閱兵的時間軸圖?!逗娇罩R》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發布相關時間軸圖,并且很詳細地列舉了不同試飛階段殲20的諸多細節之處,那是不是意味著殲35如果按照殲20的試飛之路發展,距離正式服役至少還有2年時間呢? 首先來看現階段正在試飛中的殲20外觀上的特點: 外觀上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已經正式噴涂了海軍灰的低可視涂裝,并且無論是從垂尾的機型編號、艦載機標識,還是機身側面的“八一標識”來看,這架正處于試飛狀態的殲35,基本上外觀需要改進和增加的已經沒有了,也就是說殲35現階段的狀態“或許”就已經是未來服役的狀態了。 但是有一點不太明白的是,這架整機完成度相當高的殲35,機頭卻仍然保留了早期原型機時期“必有”的機頭空速管,同時機頭側面也保留了L型靜壓空速管設計。如果這是一架三代、四代非隱身戰機的話,機頭保留空速管設計這沒什么,但是從五代隱身戰機的普遍發展來看,機頭的空速管早已被隱身效果更好的內置式分布式壓力傳感器所取代。所以現階段這架雖然噴涂了正式涂裝的殲35整機完成度很高,但其仍然保留了機頭空速管和L型空速管設計,說明殲35仍然在進行多空域、不同速度下的飛行試驗,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不同于殲20是正式服役好幾年后,才開始批量換裝具備鋸齒形隱身噴管的矢量航發,殲35從去年10月份正式曝光其正在進行大包線、密集試飛以來,裝配的發動機就已經正式更換為隱身效果更佳的鋸齒形矢量航發。那也就意味著殲35的研發之路,已經和殲20的研發之路完全不一樣了,甚至可以說殲35正在通過簡化或者集合的方式,將殲20走過的試飛之路、三步并作一步來縮短試飛時間。 為什么這么說呢?雖然這架殲35整機完成度很高,但仍然保留了機頭空速管,但這些都不能證明這架戰機就是殲35最新的試飛原型機,或許還很有可能是在此前試飛過的某架原型機基礎上升級改裝而來,所以依然保留了改裝之前就有的機頭空速管也說不定。 而且在這架噴涂了正式涂裝的原型機曝光之前,早在7月初網絡上就出現了一架正在起飛狀態的殲35原型機照片,那張照片中的殲35整機呈現殲15艦載機的銀白色涂裝風格,雖然照片清晰度不高,但仍然能夠看到整機完成度也是非常的高,而且最為重要的就是其機頭沒有空速管設計。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 殲20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款五代隱身戰機,在殲20研發、試飛之前,我國對于五代戰機無論是研發還是試飛,都是從零開始的,所以為了降低風險,整個研發和試飛過程,一步一個腳印、穩妥一些也很正常。 但是對于殲35而言,這種情況就已經不適合再用了,因為殲35在試飛的過程中,很多重要試飛環節完全可以參考殲20的試飛過程,并且針對殲20研發過程中的一些環節進行調整,來提升試飛效率、縮短試飛周期。像殲20在已經試飛的第四年、也就是2014年第5架殲20原型機試飛的時候,就正式取消了機頭空速管設計。 但對于殲35而言,雖然現階段公布的這架殲35機身編號350003意味著這是殲35的第3架原型機,但不算第一架首飛、第二架靜力試驗,后續各機開始各項試飛流程來看,同樣是已經噴涂了空軍正式涂裝風格的殲20在第三架原型機試飛時,整機氣動布局還在大范圍的進行各種調整之中。 但這架也噴涂了海軍正式涂裝的殲35,整機氣動布局卻和此前試飛的原型機基本沒有任何改變,這個卻能理解。畢竟在殲35正式出現之前,沈飛的FC31不同時期就已經提前為殲35接近完美的氣動布局奠定了基礎優勢,所以殲35很可能在整個試飛過程中,并不會和殲20一樣需要用到9架原型機。在簡化試飛流程等基礎優勢下,殲35或許只需要四五架原型機就能完成所有試飛工作,正式裝備服役。 當然從整個試飛流程來看,殲35還沒有進行核心的導彈內置掛載、導彈實彈發射、彈射起降試驗,所以短期內服役還是沒可能的。但是從海軍第一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的下水時間節點來看,按照福建艦下水時的狀態來看,估計最快2023年底就能進行海試,2025年下半年就能正式裝備服役。 那么留給殲35的時間也就只有2年多時間了,當然在這僅剩的2年多時間里,依照現階段整機完成度已經這么高的殲35狀態,完成后續的導彈發射試驗等流程,時間上還是很充沛的。 不過就算殲35能夠在福建艦正式服役之際也完成全部試飛任務,進入定型量產階段,其也很難趕上福建艦首批彈射降落機會了。畢竟定型后或者定型后期還要額外進行彈射起降試驗,而這個流程需要重復幾百、上千次才能過關。不過好在幾年前殲15的彈射起降版本就已經在進行彈射試驗,也就說最早登上福建艦,進行彈射起降的依然還會是殲15T,但緊接著就會是殲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