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飛機”、“火箭”等航天概念,但卻很少有人對航空航天知識有全面的了解。那么,航空航天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航空航天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航空航天的相關知識。 - 1、航天技術的起源
- 據統計,人類有46億年的歷史,這期間共進行了約33萬次飛行器的飛行,發射了大約150萬顆衛星、約500萬顆通訊衛星和約18億顆各種類型的人造衛星。這些飛船、衛星、航天飛機和火箭等航天器先后升空,完成了人類在宇宙中旅行的壯舉,創造了人類太空旅行的奇跡,改變了地球的時空分布格局,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從理論上講,我們國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制造和發射大型飛行器(飛船)的能力。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實現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等重大科學目標;自1999年起在三年內完成載人航天器發射升空任務。在此期間,我國對航天員生活居住場所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在航天飛行技術方面開展了多項研究成果。目前已具備了載人航天器發射、載人太空飛行、載人空間站建造、載人月球探測等重大科學目標和技術能力,已建成了載人航天工程,在世界上具有較大影響。



- 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首次提出“航空”的概念,并于1990年正式定義“航空”為一種“民用非軍用”的技術活動。目前,我國也將航空列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美國是人類最早研制出飛機和火箭的國家之一,早在1900年美國人貝爾設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一種利用氣流進行飛行的飛行器。
- 3、軍用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史
- 第一臺軍用航空發動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到20世紀初,發動機技術已獲得長足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是第一個研制成功超音速、大推力、超音速機動和高空高速發動機并且使用成熟可靠的發動機設計和制造工藝的國家。第三次世界大戰后,軍用航空發動機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并有了新的發展趨勢及應用方向。其中,蘇聯在噴氣式發動機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并取得成功,形成了包括WS-14渦扇發動機、JF-17渦扇動力裝置、SS-20 “飛豹”超音速客機、T-50/T55/T-60系列飛機和KF-16戰機在內的多款先進機種。其中,JF-17發動機是第一臺采用渦輪前向工作和進氣道可調結構,并具有很高可靠性和經濟性的民用噴氣式航空發動機。

- 4、我國航天事業的基本現狀
- 目前,我國在太空事業上的發展步伐很快。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火星探測和建設深空探測基地等重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領域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宇航事業基礎體系,掌握了完整的航天領域核心技術。在航天科技方面,我國已成為世界航天大國。
- 5、未來發展前景
- 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航天技術的應用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人類已經將太空中的一些重要發現應用到航天領域之中。例如,在未來幾十年里,人類有望利用飛船、火箭等運載工具往返于地球與月球之間,完成往返于太陽系之外的旅行需求。還有一部分工作也在探索之中,比如人類探測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