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起,國家將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為“科技活動周”,在全國開展群眾性科學技術活動。2019全國科技活動周將于5月19-26日舉行。 航空作為“高科技”的代名詞之一,這些年來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所了解。多年來,我們持續開展科普、開放活動,航空知識得到更大范圍普及,社會大眾走進,他們從感到好奇、神秘到親眼見證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豐碩成果,這一切,都離不開航空文化和知識的科普。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出現在開放日的廠房里,出現在幼兒園和學校里。 他們講述那些驚天動地事,講述那些隱姓埋名人; 他們將深奧的航空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航空的種子; 他們,就是航空科普背后的那些講解員與志愿者。 他們多數都來自一線,有的是工人,有的是設計師,有的是退休職工..... 雖然身份不同,但都心懷對航空事業的敬畏和無限熱愛。 他們將這些知識分享給孩子,分享給大眾。 讓我們看看他們的專業版航空科普。 我會欣喜于他們眸底蘊含的驚訝 我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講解員。去年的60周年廠慶時,我有幸參與了面向媒體與大眾的展廳志愿講解,過程十分辛苦卻也令人享受。當我借用艾青的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來詮釋退休的爺爺奶奶在聽完西飛發展成就史后眼角晶瑩的淚花時,我會動容于老一輩航空人深切的報國情懷;當我通過往昔與現今生產現場及作業方式的對比介紹來向大家展示西飛的精益改進成果時,我會欣喜于他們眸底蘊含的驚訝或口中不絕的稱贊;當我借助保護膜形容噴丸工藝作用、吸管彎折類比導管鈑金精確成形時,我會憧憬于觀眾每一次聽完后恍然大悟的神情… 航空工業西飛 李京平 只要我身體允許,我會一直講下去! 我是航空博覽園的“志愿講解員”,我們經常到博覽園義務講解。干了一輩子航空,雖然退休了,但這一輩子的航空情節怎么也割舍不下,我一看到游客參觀咱們沈飛的博物館、了解咱們航空工業的光輝歷史,我就有一種莫名的喜悅;尤其是看到孩子們對我講的航空科普知識感興趣,我更加高興。到我這個歲數,也不圖什么了,就希望咱們航空工業能夠后繼有人,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讓更多人了解徐舜壽、吳大觀、黃志千、羅陽等航空前輩、英模們的豐功偉績,讓更多人了解航空、理解航空、支持航空!只要我身體允許,我會一直講下去! 航空工業沈飛退休職工 劉志毅 為他們心中播下航空的種子 作為一名男孩子從小就對天空中飛機劃過的白線就很好奇,高考填報志愿時決然選擇航空院校。現在我們走進學校進行航空科普時,看見同學們聽我講航模、聊飛機認真專注的樣子都很感動,他們心中可能已經播下來航空的種子。針對幼兒園的小朋友我會從與飛機相關的動漫影視作品入手吸引他們的關注度,針對小學生則采用有獎問答和簡易航模制作的方式讓他們對飛機有個直觀的認識,針對初中和高中生則講一些航空發展史和與物理有關的知識,以及中國航空發展現狀,引導同學們的航空情懷。無論對于什么年齡段來說,進行航模展示及表演都是一個很直觀的方式。 航空工業成飛 李創 從小學到高中,他游走在同學們中間 他是資深主任設計師,他從2018年9月開始,在15所小學、初中和高中,開展了以“創造向未來,放飛科技夢”為主題的航空飛行器科普講座。為了讓孩子們易于接受和加深理解,他制作了近百張PPT,精心挑選精美圖片、珠海航展上的飛行表演視頻等素材作為課件,以互動問答方式配合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授課。面對同學們提出的“坐飛機有什么感受?”“飛機為什么會飛?”等等各種問題,他結合圖表、曲線以及動畫,用淺顯的語言進行深入淺出的解答。他是成都所盧克。 她用“考駕照”來講述教練機 在航空城的臨時展館里面,展覽著一幅幅介紹航空工業輝煌歷史的圖畫,陳列著一架架生產的產品,這都是她要向來賓介紹的內容。展館的受眾不一定全是專業人士,所以面對非專業來賓的時候就要做到淺顯易懂。比如,對于“教練機”,她經常會用平時大家考駕照來作比較,教練機就相當于教練車,是從新手到上路過程中學習的工具,自然,教練機就是飛行學員翱翔藍天的重要道具,受眾也就容易理解了。她是航空工業洪都付宇。 直觀的體驗要比理論知識更重要 飛機裝配是復雜而又枯燥的過程,理論知識量非常強,但是很多人并不能理解這些知識,這就需要我的講解把裝配過程通俗易懂化。首先裝配過程就是組裝過程,不考慮連接方式的話和組裝積木是異曲同工的。軍用飛機結構和普通客機結構是相似的,無非就是機翼和機身,只是動力系統略有差異。很多人對航空知識的掌握知識一種視覺上的震撼,并不是真的要獲得多少知識,所以對飛機裝配的直觀描述比理論知識更重要,整體感官比裝配流程更貼合參觀人員需求。 航空工業貴飛 李婷婷 用航模為孩子們開啟奇思妙想的航空之旅 每年他們都會開展2-3次“航空科普進校園”活動,開展一次為期一周的“暑期航模培訓班”活動,每年航空教育受眾的學生多達上千人次。他們通過航空基礎知識講述、中高級航模實物教學與制作、航空科普視頻、飛行模擬、航模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將理論教學與動手制作充分結合,為孩子們開啟了充滿奇思妙想的航空之旅,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寓教于樂,激發了孩子們對航空的濃厚興趣。他們是一飛院 “飛豹”航模隊。 孩子們的天馬行空,有時也讓我招架不住 兒時的我,在院子里玩耍的時候,經常看見飛機拉線,每每看到,我都既興奮又好奇。也許就在那時我已在心底埋下了一顆航空的種子。大學畢業后,我走進航空工業,成為一名飛機設計師,兒時的夢想照進現實。工作之余,我經常以一名航空科普志愿講師的身份出現在小學、中學的課堂,將航空知識帶給更多的孩子。手工制作小航模是孩子們最喜愛的環節,一邊組裝著小飛機,一邊認識飛機的結構,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激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和孩子們在課堂上互動問答是我最喜歡的環節,雖然有時孩子們天馬行空的發問讓工作將近六年的我都有些招架不住。但只要孩子舉手提問,我想,我的課就已經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航空工業哈飛 黃鳳力 不斷的創新,讓知識更清晰易懂 接觸展廳講解工作一年多的時間里,我發現全景數字沙盤的區域,吸引了許多參觀者駐足觀看。它可以通過電腦控制,利用模型演示直升機從部裝到試飛的過程。直升機的零部件生產完成后被運到部裝廠房進行部裝,之后駛入總裝廠房,總裝完成后,來到噴涂廠房整機噴漆,當直升機穿上漂亮的外衣后,裝上旋翼,進行地面通電便可交付給試飛站進行試飛,這時,直升機模型的旋翼開始轉動并慢慢升起。通過這樣的演示,參觀者對直升機的制造流程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在今后的講解工作中,我將不斷創新方法,用更清晰易懂的方式向參觀者講述直升機知識。 航空工業昌飛 鐘程佳慧 能為孩子們點亮航空夢,我無比的高興 “能夠為孩子們點亮航空夢,我感到無比的高興。” 2019年5月,他參加“航空知識進校園”活動,為西安灃西實驗學校的師生講述了人類的飛行夢想、飛行器的發展演變、未來航空技術等航空知識,協助小學生體驗了沉浸式飛行輔助系統,感受了航空科技的魅力,傳播了航空文化。2019年3月,他曾經代表集團公司赴拉瓦勒參加國際虛擬現實展覽,他在展會期間積極與當地觀眾互動,介紹了中國的新技術成果。他是航空工業計算所程岳。 每一場講解不僅是科普,還是文化傳播 在過往的航空科普志愿工作中,講解對象為多種群體——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等,在面向不同群體時變換著不同的講解風格和模式,而相同的是每一場講解均以航空科普和傳播航空文化為宗旨,在講解中讓大家找到民族自豪感,并認識到航空強國凝聚了千萬人的夢想,一代代航空人背負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重托,懷著愛國情懷、個人理想以及對事業的執著,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在一次面向初中生的航空科普中,我講到了羅陽同志的故事,當說到“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忠誠于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于祖國的人”,全場持續了很久的那份掌聲讓我在現場動容,那是一份同學們對羅陽同志忠魂永駐海天間的感動和對航空人的敬重。 航空工業千山 孫立威 跳傘并不太難,如果喜歡,加入我們 我是一名試跳員,在近30年的試跳生涯中,成功跳傘2000余次,跳遍了我國在役所有型號降落傘。工作之余,在“宏光科普大講堂”、“送知識講座行”等航空科普降落傘講座中,大家問的最多是“跳傘害怕嗎?難不難?我可以進行跳傘訓練嗎?”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以自身經歷來說,“跳傘是一個高風險、講科學的一項運動,主要是克服自己的高空心里障礙!我跳傘不害怕,但是每換一種傘型,一種機型,都可能會緊張一下!”“跳傘其實不太難,但是需要掌握的知識比較多,除了了解自己的身體,還要掌握疊傘,離機,操縱,特情處置等!實際上大家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都可以進行跳傘訓練!”“如果大家喜歡跳傘的話,那就加入我們,加入航空工業”! 航空工業宏光 趙安飛 服務每一位游客,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我是一名普通的鈑金工,我還是一名航空科普講解員。這份普通的兼職工作給了我向參觀者闡釋“航空報國、航空強國”使命的另一種表達。服務每一位游客,是我最大的快樂,不只是我,還有我身邊的每一位講解員都是如此。一個耳麥、一個擴音器,還有我們最熟悉的航空知識是我們傳播航空文化的重要工具。周六日、節假日正是參觀的高峰期,為游客講解通用航空知識已經成為我們講解員周末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有時因為天氣原因,沒有游客時,我甚至覺得周末過的不太完整。 通飛華北 付亞茹 提起閱兵式上的飛機,大家格外踴躍發言 今年4月,受蘇州市政府的委托,我們的科普體驗站承擔起了為來訪中小學生航空科普的重擔。作為這次航空科普的志愿者,說還是覺得這次科普任務挺有難度的。學生年齡層是從小學一年級跨度到高三,考慮到不同年齡層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們將科普課件和知識問答細分為簡單、中等、偏難三種內容。我們還根據學生所在地域、民族,有針對性的科普,比如有來自內蒙古巴彥淖爾的高三學生,我們說到朱日和沙場閱兵上我們的飛機,大家就格外感興趣并踴躍發言。在寓教于樂之中,將航空知識入腦入心,看著孩紙們的笑臉,汲汲以求知識的目光,就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航空工業長風 紀雪 是“文化大使”,是“全能手” 她是南京機電的“文化大使”,她主動擔綱系列團課微視頻主持人,全程參與節目策劃、錄制、后期制作,及新媒體編輯制作,獲多方好評;她以傳播航空理想為己任,撰寫航空科普志愿活動文章,承擔著“中國夢 航空夢”航空科普夏令營、航空科普進校園、航空科普進社區等系列志愿活動,全程陪同孩子們體驗飛行模擬平臺,手把手教授飛行器制作。她是航空工業南京機電吳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