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了解一下大氣層,地球被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占78.1%)、氧氣(占20.9%)、氬氣、(占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水蒸汽。 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空氣也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km以上,沒有明顯的界限,在2000 -- 16000 km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km的高度范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km高度的對流層范圍內。 整個大氣層根據高度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對流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20km,水蒸氣幾乎都在這一層內存在,云、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km,溫度下降5~6℃。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分活動,都在這一層內。 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50km,低緯度地區平均在16--18km以上,中緯度地區平均在10--12km以上;高緯度地區平均在8--9km以上,平流層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 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面50--85km,這里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中間層以上的是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面100—800km。暖層最突出的特征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升高。其它層就不贅述了。 我國民航規定,中型以上的民航飛機飛行的高度在海拔7km--12km,最高限制為12.6km,這個12.6km是平流層的最頂端。在8.4km(含)以下,每300米為一個飛行高度。8.4km以上,每600米為一個飛行高度。小型飛機的飛行高度一般控制在3km米以下。超音速客機的飛行高度在13km到18km米之內。大型噴氣客機在起飛之后,須迅速升高到7km以上的高空,但最高不能超過13km。 之所以有以上高度的限制,主要是為了飛行安全,適當地考慮節省燃料和噪聲污染等。 大中型飛機除起飛和降落外,多是在平流層中飛行,這是由于平流層中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垂直運動幾乎沒有。平流層水汽和塵埃含量少,天氣比較晴朗,能見度高,有利于飛行員的控制和操作,可避免機鳥相撞的事故發生。另外,地面的噪聲污染相對較小。 飛機的飛行高度如果在8.9km到10.1km米的范圍內,基本上是在對流層頂端附近飛行,由于大氣密度小,空氣比較稀薄,摩擦阻力小,飛機需要推力較小,可減少燃料的消耗。 在允許高度的范圍內,更高的高度飛行,飛機遇到的湍流較少,乘客也會感到比較舒服,如果發生緊急情況,飛行員有足夠的應對時間,另外,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也需要足夠的速度才有可能重啟發動機。 隨著飛行高度的升高,空氣密度會逐漸減小,所以大氣壓力也隨之減小,空氣密度越小,則空氣給予飛機的升力也越小。 高度的升高,使大氣溫度逐漸降低,到一定高度后,有導致飛機結冰的危險,高空飛行應避免在結冰的條件下飛行。飛機無限制地升高,空氣過于稀薄,會造成發動機熄火、失速,失速時,飛機會產生失控的俯沖顛簸運動,發動機發生振動,可使駕駛員異常操縱,另外,飛行員需要戴氧氣面罩,否則,就嚴重缺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