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此前的29日,據神舟十九號任務發布會介紹,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所自主研制的昊龍貨運航天飛機“昊龍一號”入圍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總體方案,獲得工程飛行驗證階段合同。其實,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助力“航天”的例子有很多。 “昊龍”送“快遞”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是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所自主設計研制的一型帶翼可重復使用商業航天飛行器,用于開展低成本的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具有較大的貨物上下行能力、優良的飛行環境及處置保障效率,可通過多次重復使用進一步降低空間站貨物運輸成本,與現有貨物運輸系統共同構建安全可靠、形式多樣、靈活高效的空間站天地貨物運輸體系,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積極貢獻航空智慧和航空力量。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 為航天器研制部件 幾十年來,“航空”和“航天”在各自的奮斗歷程中,常常有著彼此的身影。很多航天“大事件”的背后,也有著航空人不懈努力的身影。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直升機所自1998年開始承擔航天座椅研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安大為運載火箭的建造提供了大量高溫合金、鈦合金、高強度鋼、鋁合金等優質鍛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凱天為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研制了高度信號盒,幫助“神舟”安全回家……隨著技術的發展,“航空”也在不停地為“航天”貢獻力量。 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升空 助力航天器填補“技術空白” 2018年,嫦娥四號成為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在嫦娥四號完成這一壯舉的背后,也有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產品和技術的助力。 嫦娥四號著陸器搭載的螺旋天線,正是由中航西飛制造。中航西飛創新性地采用高精度數控銑床加工螺旋天線的安裝區域,保障了螺旋的相對位置精度以及螺距尺寸精度,同時采用多種工藝改進有效限制螺旋銅帶滑移,提升產品強度,最終保障了螺旋天線的質量。這對天線組件,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計量所提供相關測試保障。即使著陸器遠在萬里之外,也能讓定向天線指向精度達到要求,確保了著陸器運行姿態位置的定向控制,為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背提供了精準可靠的計量保障。 嫦娥四號著陸器(圖源:國家國防科工局) 打造航天科研“地基”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出生地”——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劃整體規劃,并承擔了從零部件加工、大部段裝配到總裝測試的全工藝流程廠房設計任務。隨著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從一片灘涂到現代化工業園區,逐漸建設成為天津濱海一顆耀眼的明珠,每一座廠房都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劃設計者的心血凝結。 2008年至今十余年間,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長征五號B成功首飛,搭載嫦娥五號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也踏上探月新征程。在此期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劃一直為園區的建設和能力提升提供規劃設計咨詢。 2022年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 航空助力航天,兩者在技術、研發和應用等多個領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航空技術不斷創新,為航天事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未來,隨著航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相信航天事業也將邁向更高、更遠的太空。讓我們期待,航空與航天攜手共進,共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