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的兩架轟-6K與俄羅斯空天軍的兩架圖-95MS轟炸機,近期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和太平洋北部海域上空進行了聯合巡邏,并且在北美防空識別區內長時間逗留。 中俄聯合巡航期間,轟炸機編隊現身在被美軍視為戰略前沿的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盡管美方承認中俄兩國轟炸機完全在國際空域飛行,并未侵犯任何國家的領空,但中國空軍轟炸機首次涉足北美近空明顯讓美軍不適應了。 (轟-6K和圖-95MS編隊飛行) 美國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轟炸機力量,“三駕馬車”舉世皆知,不過中俄兩國的裝備也同樣具備足夠的威懾力。 圖-95MS戰略轟炸機是俄羅斯空軍的資深戰機,一直是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熟悉面孔,巡航期間俄軍戰機進行了伴飛護航,實戰意味濃厚;而解放軍轟-6的出現,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經過多年的改進,轟-6K、轟-6J和轟-6N等“戰神”系列轟炸機,已經具備了更遠的航程和空中加油能力。 新版轟-6挑起重擔,轟-20也呼之欲出 中國空軍目前擁有約超過200架的轟-6系列中程轟炸機,力量構成和總體質量已經穩居全球前三之列,這些轟炸機中,最具威脅的型號主要就是轟-6K、轟-6J和轟-6N。 雖然在航程、載重、突防能力、戰場生存能力等方面與美俄兩國的戰略轟炸機不能相提并論,但轟-6K通過換裝新型渦扇發動機和增加油量等措施后,航程相較此前的各種改進型號有了明顯增加。 (這次現身阿拉斯加近海的轟-6K是早期批次的升級型號,攜帶了電子戰吊艙) 在作戰狀態下,轟-6K的高空航程可達6000公里以上,作戰半徑超過2700公里,最多可掛載6枚長劍10對地巡航導彈,數千公里的射程可以彌補續航能力的短板,基本滿足中國空軍遠程戰役打擊的要求。 在執行常規轟炸任務時,轟-6K的載彈能力為12噸左右,一次能攜帶30枚250千克常規炸彈,如果采用復合掛架,載彈數量可拓展至36枚。 (轟-6N雙機編隊) 目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組成,其實已經擁有了一套完整的空軍/海軍航空兵對地、對海打擊體系。轟-6K、轟-6N、轟-6J經過了長達數十年的改進,不可否認如今擁有較為強大的戰斗力。 我們必須承認轟-6家族存在先天設計上的不足,限制了作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比如航程、亞音速、非隱身和載彈量等關鍵指標的不足,借助加油能力也僅僅是緩解航程不足的問題,中國仍然需要一款航程方面有能力直接威脅到美國本土、可以攜帶十幾甚至幾十枚遠程巡航導彈的大型戰略級別轟炸機。 從如今的各種消息來看,萬眾期待的轟20轟炸機正是這一角色的最好擔當,該機將采用隱身外形設計,擁有和美軍最尖端的B21轟炸機不相上下的突防能力,還將擁有使用戰略導彈武器對敵方目標進行遠距離打擊的能力。 轟20一旦投入使用,將讓中國空軍徹底補足遠程戰略打擊能力的短板,也將是中國綜合國力的真正體現。 (俄軍的圖-95MS生產于20世紀80年代,修修補補仍是主力) 空天也有“三駕馬車”,老機升級改造后依然是王牌 俄羅斯空天軍目前擁有130架左右的遠程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包括約60架圖-22M3、60架圖-95MS和不到20架圖-160系列。其中最為先進的就是圖-160。 這款被稱為“白天鵝”戰略轟炸機的研發始于1975年,目前最新改進型圖-160M戰略轟炸機已于2023年7月展開國家測試并在喀山飛機制造廠投入后期生產,預計在2027年交付10架。 圖-160M主要換裝了新型發動機,航程達12000公里,飛行速度可超每小時2000公里,突防能力強,具備不著陸洲際巡航能力,換裝了數字化的通信、導航、告警和電子戰系統。有效載荷為40至45噸,可攜帶12枚空射巡航導彈,包括攜帶核彈頭的導彈,例如鋯石、匕首等多種威力巨大的大殺器。 不過,圖-160M的批量生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俄烏沖突導致的戰時后勤和資源分配復雜性加劇了這一問題。不過由于該機的特殊地位,俄羅斯仍致力于加強其戰略轟炸機機隊。 (生產中的圖160M) 圖-22M系列是目前俄羅斯戰略轟炸力量的中流砥柱,其中最新的型號是圖-22M3M。該家族也已走過50多個年頭,但礙于圖-160M數量稀少,出動成本過高,因此能夠進行低空高速突防的圖-22M依然是當前效費比最高的轟炸機平臺,對其進行繼續升級無疑是明智之舉。 圖-22M3M于2018年8月16日首次露面,機體內80%的航電設備被更換,信息化得到顯著提升,新增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電子戰設備、數字化操作界面等。除此以外,這型戰機還換裝了與圖-160M同款的NK-32-02發動機,飛行性能大幅提高。 (圖-22M3M轟炸機) 本次與轟-6K聯合巡航的圖-95MS,是一款比較純粹的巡航導彈載機,其基礎型算是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冷戰空中巨獸,目前最新型號主要是作為Kh-101巡航導彈的載機使用,同時也對飛控系統、航電設備進行了升級,未來還能掛載更多新型武器,升級工作也包括機體延壽。 和美國空軍的B-52H一樣,圖-95MS一時半會很難被取代,通過繼續升級、調整可能會一直服役到2040年左右,直到圖-160M2或圖波列夫下一代先進轟炸機產量走入正軌。 (圖-95MS近景特寫) 早在2008年,俄就對外宣布開啟新型隱身戰略轟炸機研發,用于替代還是螺旋槳發動機的圖-95MS,并且將該項目命名為PAK-DA,意思為遠程航空兵-未來航空復合體。 (俄下一代隱身轟炸機PAK-DA想象圖) 該機將比肩美國B2突出隱身能力,但是截至目前,項目可能還處于風動測試或者模型階段,俄烏沖突導致的制裁,對PAK-DA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這款飛機十年內都恐怕沒有首飛的希望。 別看美軍在戰略轟炸機的數量和質量上依然還有優勢,但中俄的聯手,意味著將有超過300架的轟炸機,隨時能突擊北美,這也意味著美國本土上的美軍,好日子到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