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30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低空經濟最近收到大量政策紅利。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經濟司。教育部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所高校申請增設低空經濟相關專業進行公示。還有多個部門也已經或正謀劃發布低空經濟相關政策。政策紅利集中釋放如何引導低空經濟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具體職責是擬訂并組織實施低空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有關政策建議,協調有關重大問題等。日前,低空司與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委和有關中央企業進行了座談,了解低空經濟典型場景應用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情況,并就推動低空基礎設施有序規劃建設進行了交流。此外,低空司日前還與通信、導航方面的有關專家進行了座談,就低空智能網聯系統建設進行了交流。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認為,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司的成立標志著低空經濟掀開新篇章。 羅軍說:“2024年各個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推進探索低空經濟,因為國外也沒有可以借鑒的思路,國家的頂層設計又沒出來。這次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司正式成立就是一個標志,標志著低空經濟掀開新的篇章。接下來各個部門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分工也會更加清晰,會出臺一系列指導意見。這樣地方推進低空經濟就變得有章可循,很多東西有政策有思路了,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實際上,低空經濟政策紅利正集中釋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低空經濟相關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所高校申請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新專業。此外,工信部、科技部、交通運輸部、民航局等多個部門也已經推出或正在制定低空經濟相關政策。 多家低空經濟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都在等待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一家低空經濟企業的總工程師李學友表示,低空經濟在起步階段需要政策支持,特別是軟環境支持。 李學友說:“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發展低空經濟,更傾向于先做場景,試飛場景,或者引進eVTOL。實際上,地方政府要先打造軟環境,從政府的組織管理機制到政府的數字基礎平臺,再到飛行服務中心這樣的職能機構的設置,然后才能引導低空經濟企業發展。” 企業表示,業界特別關注與低空經濟規劃、產業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的政策,最期待相關部門能在放開空域、航路規劃、航線布設等方面出臺新政策。 李學友說:“因為不可能滿天飛,都得像高鐵一樣,大家在軌道上間隔多少時間飛行,這是航路的規劃。航路規劃好了,等于道路修好了,我們還要設計航線,就像公交線路一樣,我們要有站點、起降點,幾點幾分大家間隔飛行的管理和規劃,所以要做一個低空數字底座。” 2024年被稱為中國低空經濟元年,低空經濟的熱度不斷攀升。羅軍表示,我國發展低空經濟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明顯門檻,但在監管政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隨著政策紅利集中釋放,兩三年時間,低空經濟將從“滑行”轉為平穩“起飛”。 羅軍說:“空域開放已經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實際上并沒真正開放。國家部門之間的分工明確以后,空域開放指日可待。另外,飛行器很多還沒拿到認證,大中型的無人機、eVTOL這些還需要兩三年(技術成熟),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兩三年,所以整個低空經濟要能夠看得見摸得著還需要兩三年時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