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浩瀚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2019才過去不到三個月,來自神秘太空的喜訊便頻頻傳來。 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 成為月背首個“地球行者” 今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預選區域著陸,并傳回了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來了首個“地球行者”。 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正常工作,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 之前全球已進行過一百多次的探月活動,但從來沒有一個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嫦娥四號此次成功著陸月背并順利完成任務,書寫了人類登月史和太空探索史上的新篇章。 “新視野”號飛越“天涯海角” 實現史上最遠“邂逅”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于2006年1月發射升空,至今已在太空穿梭了近13年。它曾在2015年近距離飛過冥王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人類探測器。而近些年,“新視野”號也從未停止探索太陽系邊緣的腳步。就在2019年的第一天,“新視野”號近距離飛越昵稱為“天涯海角”的小天體,完成人類探測史上最遙遠的一次星際“邂逅”。 “天涯海角”位于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距離太陽大約65億公里,比冥王星還遠約16億公里。近日,美國航天局公布了“新視野”號發回的圖片,揭開了“天涯海角”的地貌特征。 根據照片分析,“天涯海角”的兩個組成部分并非球體,而是呈扁平狀。取名“天涯”的較大部分像一個巨大的煎餅,而取名“海角”的較小部分像一個凹陷的核桃。這是“新視野”號飛越“天涯海角”最重大發現之一。 隼鳥2號降落“龍宮” 開啟宇宙探“寶”之旅 2月22日,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降落在小行星“龍宮”表面并作短暫停留。隼鳥2號旨在收集樣本,探尋生命起源奧秘。 “龍宮”是一顆直徑大約900米的陀螺形小行星,距離地球大約3億公里。隼鳥2號于去年6月抵達“龍宮”附近。然而此次任務并非一帆風順。探測器原定于去年10月首次降落,但因最初選定的降落區表面巖石過多,研究人員決定重新選擇地點,延期降落。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說,隼鳥2號在著陸后發射了彈丸撞擊小行星地表,并采集了地表下巖石等樣本。如果隼鳥2號順利完成任務,將成為繼2005年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采集到小行星“絲川”樣本后,人類探測器第二次采集到小行星樣本。 太空之大,容得下所有和平的探索者。探索未知,也就是探索未來。仰望蒼穹,飛向太空,我們需要更多的開拓精神與協作力量。 (編輯:宋家慧 文字綜合:新華網、環球時報、中新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