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資事件活躍:eVTOL領域融資額增長296% 2024年12月30日,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企業沃蘭特航空宣布順利完成Pre-B輪數億元人民幣融資。這是2024年三月以來沃蘭特航空完成的第六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5億美元。本輪融資由建發新興投資、元璟資本、千乘資本、張科垚坤基金、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等知名機構參與,并獲得多個老股東追加投資,華興資本與庚辛資本擔任本輪融資財務顧問。南都記者從沃蘭特航空獲悉,這一資金的獲得將加速VE25驗證機型的研發,以有效推動VE25-100的適航取證與商業化落地。 資本是反映產業熱度的“晴雨表”。投融資事件活躍,是低空經濟領域貫穿2024年的一大亮點。據第三方機構統計,2024年低空經濟領域發生的投融資事件超60起,顯著超過2023年全年。另有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12月19日,2024年僅eVTOL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就有24起,同比增長140%;總融資金額約86.34億元,同比增長296%。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這些融資事件的投資方有基金公司、創投企業,部分國資入股的產投企業也下場注資,還有不少地方發起成立(或計劃成立)低空產業基金,以撬動更多資源和力量參與當地低空經濟產業建設,反映出多地政府對低空經濟的堅定投入。據機構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全國已有20個省市成立低空產業基金,總規模超千億元。 作為一門新興產業,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因此在成立初期需要較大的資本儲備,投入于技術研發、產品迭代、設備更新等領域。據啟信寶統計,近五年來,全國低空經濟產業企業共獲得728次創投融資,公開融資金額的事件占比達到35.58%。其中,金額在1億至10億元區間次數最多,融資金額在1億元以上的事件占比12.64%。融資數量的持續升溫為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占據低空領域核心賽道的eVTOL企業無疑最受資本熱捧,諸如華羽先翔、時的科技、沃蘭特航空、峰飛航空、小鵬匯天、沃飛長空等等,在2024年都紛紛獲得外部融資。其中,沃蘭特航空為2024年融資輪次最多的企業;沃飛長空在2024年6月完成B輪數億元融資,彼時也一度創下近兩年國內低空經濟eVTOL行業里單筆規模最大的融資。此外,完成融資的還有無人智能系統解決方案商“卓翼智能”,航空動力研發制造企業“鴻鵬航空”等低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在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看來,2025年,有關低空經濟題材的融資力度將更大。他對南都記者指出,“一是源于國家層面的產業政策將陸續出臺,各種利好政策陸續釋放;二是更多技術先進的、多功能的無人機、eVTOL、輕型飛機、航電、飛控企業、材料企業進入低空經濟賽道,政府產業基金作為招商引資的牽引,融資市場將非常火爆;三是隨著空中交通指揮平臺和地面若干飛行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全面啟動,低空經濟將從概念階段向應用階段全面推進,為各種飛行服務保障的關聯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推動相關融資市場風景獨好。” “打飛的”場景拓寬:涉20個細分行業、300多種細分場景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賽道,2024年低空經濟在各行業的場景應用不斷落地,從作為低空飛行主力的無人機就可見一斑。根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2023—2024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報告》,截至2024年8月底,我國無人機實名登記數達198.7萬架,比2023年底增加72萬架;共頒發無人機駕駛員執照22萬本,比2023年底增加13.9%。 據此前民航局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民用無人機已在農林牧漁和娛樂航拍領域率先實現行業普及,無人機物流配送業務已延伸到城市商圈與社區。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的服務范圍已經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可以把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等聯系在一起。 無人機配送是低空經濟最普遍、最接近大眾消費的應用場景,具有點對點高效運輸、靈活便捷、節能環保等優點,能滿足特殊需求下物資和物品運輸“急需、急供、急運”的需求。2024年,隨著城市低空空域的逐步放開,低空無人機運輸了實現常態化與商業化運營,通過與接駁柜、配送員的配合,“無人機送外賣”成為城市上空一道風景線。有關企業人員對南都記者表示,將加速布局無人機,長遠目標是無人機配送成為現有騎手網絡的有效補充,提升效率。隨著起降場建設標準完善、空域資源放寬,有望開通更多無人機常態化配送航線。 “打飛的”除了送貨,還能出行、觀光……打造都市圈低空飛行服務成多地布局重點。9月,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完成廣州塔至海心沙的跨江飛行;南航廣州至香港的直升機跨境低空飛行航線開通;10月,上海浦東與蘇州工業園區之間的直升機低空航線首次成功運營;11月,浙江海寧至上海浦東直升機航線正式開通……大灣區、長三角、成渝等都市圈幾乎每月都有載客航線上新。相比陸路,空中交通最大程度避開擁堵等客觀局限,極大節約交通時效。 低空觀光也成為文旅活動“新寵”。2024年4月,北京密云區推出3條低空旅游線路。10月,上海開通直升機低空觀光黃浦江航線。11月,杭州首條錢塘江低空游覽航線正式啟航;同期,武漢獲批18條低空商業試點航線,武漢首條長江低空游覽航線順利試飛……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成功開拓深圳往返香港、深圳城市空中游、珠海空中游及周邊海島游低空飛行項目。如今在深圳,市民在手機上就可下單預訂直升機空中游覽短途航線。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副所長李藝銘指出:“低空經濟具有超長的產業鏈和超寬的輻射面,可能會涉及到20個細分行業、超過300種具體的細分場景。疊加政策效應,可以展望2025年低空經濟有望迎來穩妥有序的加速發展期。” 不過,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政策仿真實驗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張曉蘭撰文指出,我國低空經濟主要用于農業植保、旅游觀光、短距離配送、醫療急救、消防應急、搶險救災等場景,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缺少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穩定的盈利模式。以eVTOL等航空器為例,產品造價高,載客量較少,應用初期主要服務對時間敏感、愿意支付更高費用的小范圍群體,距離全社會規模化推廣普及相對遙遠。 低空政策頻出:“多頭管理”與“管理空白”并存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針對低空領域空域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培育、飛行器適航取證、場景應用、人才培養等各方面政策密集出臺,各地低空產業基金、低空產業園區紛紛成立,民航局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發展司的成立更引發廣泛關注,整個低空產業進入“快車道”。 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提出,“打造中國特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為培育低空經濟新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將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裝備將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并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2024年6~8月,“鼓勵發展低空旅游”“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鼓勵低空飛行等新業態發展”分別被寫入《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12月發布的《國家數據局等部門關于促進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明確:聚焦無人駕駛、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數據密集型產業發展需求,加速數智融合關鍵技術創新。《關于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提到: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 從地方層面看,“低空經濟”更作為年度熱詞多次出現在各地政府工作會議和政策文件中。有機構統計,全國有27個省(市、自治區)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低空經濟發展。伴隨中央政策利好的持續釋放,各地紛紛因地制宜推出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措施,并進一步制定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能力建設、空中交通規則、空域管理、通信技術、通航裝備創新應用方案等低空產業相關配套文件,助力行業進入規范有序發展階段。 不過,張曉蘭撰文認為,當前,由于低空空域管理缺少總體規劃和分類指導細則,各地發展戰略規劃呈現碎片化狀態,全國低空經濟全域協同發展機制尚未建立;同時,低空經濟發展“多頭管理”與“管理空白”并存,低空劃設、信息化構建、有人機與無人機的協同管理等有待突破,低空空域分類劃設標準、各類空域準入條件與使用規則、通航飛行審批程序、空管服務保障模式等仍需進一步明確,相關保障服務功能亟待加強。 “客觀來說,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雖然熱度很高,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了,但主要還是停留在科普階段。”羅軍對南都記者坦言,2024年,有超過80%的省市區陸續發布了低空經濟的指導意見或發展規劃,但是由于缺乏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基本上都比較宏觀,路線圖不清晰,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缺乏標準,飛行器無法認證,應用場景無法實質性推進。 加強低空經濟的頂層謀劃布局備受呼吁。“2025年應該是中國低空經濟全面推進之年。”羅軍提到,“國家發改委低空經濟司的正式成立,標志著國家層面對低空經濟的布局已經開始,國家頂層設計和各部門的分工將很快發布,為低空經濟全面深入推進提供了發展方向。”“總體來說,低空經濟是未來經濟,需要一些時間的培育,不是馬上就能產生GDP的,我們關注低空經濟,也不要把目光僅僅停留在飛行器裝備方面,飛控技術、航電技術、管理運營平臺、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都一樣重要,要盡快制定適合本地的低空經濟路線圖。” 出品:南都政商數據新聞部 策劃/統籌:甄芹 田愛麗 采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