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BTS-002飛機模擬器(OK-GLI設備)注1。 注1:OK-GLI(ОК-ГЛИ,意為“用于水平飛行測試的軌道飛船”),也被稱為Buran Analog BTS-02(俄文:БТС-02,意為“第二架大型運輸飛機”),是蘇聯用于軌道飛船“暴風雪號”計劃的大氣層測試飛行器(即“暴風雪號”空氣動力學模擬器)。它于1984年為“暴風雪號”計劃建造,在1985年至1988年期間進行了25次測試飛行,之后退役。該飛行器隨后于2000年展出于澳大利亞,2002年展出于巴林,自2008年以來一直在德國施派爾技術博物館展出。
多次使用的太空系統“能源”-“暴風雪”(МКС “Энергия”-“Буран”)的主要發起者是科羅廖夫命名的RKK“能源”公司。鑒于單個行業無法獨立開發與美國航天飛機相當的系統,該任務被委托給航空工業部和通用機械工業部。 在比較“航天飛機”和МКС“能源”-“暴風雪”時,值得指出的是,前者是一個配有外掛燃料箱和啟動助推器的垂直起飛飛機,而后者則是由運載火箭和軌道飛船組成的火箭-航天系統,軌道飛船不配備推進液體火箭發動機。 BTS-002飛機模擬器(OK-GLI設備)。 在系統開發過程中,特別重視實驗性測試。為此,建造了一個名為KS-OK的綜合測試臺,它是“暴風雪”軌道飛船的全尺寸模擬器,配備了標準的機載系統。接下來,我們將為您展示RKK“能源”公司的老兵亞歷山大·托卡維舍夫的回憶片段,涉及KS-OK(11F35KS)運往科羅廖夫市(當時仍稱為加里寧格勒市)的過程。 運輸 KS-OK為了及時投入使用綜合試驗臺,蘇聯部長會議軍事工業委員會決定,將“暴風雪”航天器的運輸時間定于1983年8月15日至31日。 為執行這一決議,制定了兩種運輸方案。第一種方案是通過水路從莫斯科(圖希諾)運至皮羅戈沃村,再由標準的17177運輸裝置運送至加里寧格勒市(現稱科羅廖夫),最終送達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第二種方案是通過水路將航天器從圖希諾運至茹科夫斯基市,然后由3M-T飛機運至楚卡洛夫斯基機場,再通過17177運輸裝置沿謝爾科夫公路運至加里寧格勒。 由于邁季希的公路橋梁支柱無法承受重量,第一種方案被取消,最終采用了第二種方案。 為完成將“暴風雪”航天器從3M-T飛機卸載至17177裝置并進一步運輸至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的控制試驗站,吸引了隸屬于俄羅斯聯邦汽車工業部的“特重汽車運輸”組織的參與。制定了技術解決方案,明確了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閃電科研生產聯合體和空軍科研所第四局的責任及工作組織。此外,楚卡洛夫斯基機場和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的現有大門寬度不足以通過此貨物,因此需要制造并安裝新的大門。為拆卸“暴風雪”航天器的機翼,機庫還需配備額外的平臺。這些任務由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實驗機械制造廠總機械師部門負責。 為了識別運輸路線上的瓶頸,組織了一次裝有模擬貨物高度和寬度的貨車測試。通過此次測試,確定了需要拆除和恢復交通標志的位置,并發現了在運輸過程中需要升高的電力和電視空中通信線路的位置。 運輸“暴風雪”航天器的日子終于到來了。當搭載“暴風雪”航天器的3M-T飛機出現在天空時,所有在場人員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一前所未見的奇觀上。 飛機著陸后,便被移至事先準備好的指定位置。通過液壓起重機,卸下了航天器與飛機的固定裝置,并在航天器上安裝了用于固定起重橫梁拉桿的銷釘,以便用這些起重橫梁將航天器吊起。 從 3M-T 飛機上吊起暴風雪軌道綜合體的方案 橫梁的結構設計使得可以用一個起重機從中心吊起,也可以用兩個起重機從橫梁兩端吊起。隨后,起重機開到了飛機旁。一臺“利勃海爾-1080”起重機停在飛機機頭,另一臺“OKTAG8130-201”起重機停在機翼和尾翼之間。這些起重機用起重鉤從中心抓住了橫梁。兩臺起重機交替工作,慢慢抬起飛機。然后牽引車把3M-T飛機拉到一邊,以便“利勃海爾”起重機能夠靠近飛機的每一側機翼。兩臺起重機用起重鉤抓住了橫梁的兩端,而OKTAG起重機仍抓住橫梁的中心,并承受了部分重量。隨后OKTAG起重機撤離卸貨現場,騰出空間使牽引車繼續拖動飛機。 吊在三臺“利勃海爾”起重機上的飛機被安放在運輸裝置17T77上?,F場所有人屏住呼吸,注視著三臺起重機的精細操作,穩穩地將珍貴的貨物——“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緩緩降落。當飛機穩穩落在17177號運輸裝置上后,它被固定住,隨后被運送至機庫,進行機翼的拆卸準備,進行下一步的運輸。整個操作由“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設計師葉夫根尼·沙巴羅夫負責,現場卸貨操作由“特種重型車輛運輸公司”的代表列夫·比澤爾指揮。 運輸到加里寧格勒的操作計劃在夜間進行。指定當天晚上9點,機場開始組建由四組不同車輛組成的運輸車隊。第一組包括莫斯科和莫斯科州交通警察的車輛,兩輛內務部車輛,一輛載有尺寸框架的卡車以及兩輛帶有隊伍負責起吊和拆卸空中設施的車輛。第二組包括兩輛GAZ-24“伏爾加”轎車。其中一輛載有由莫斯科州內務部負責人維克托·巴蘭尼科夫率領的指揮部,另一輛載有技術主管,包括E.V. 沙巴羅夫、阿扎羅夫、L.Y. 比澤爾。 隨后是一輛載有“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員工的小巴車。緊隨其后的是載有“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177177號運輸裝置,前后各有兩輛交通警察的車為運輸裝置確定貨物寬度。最后是一輛備用牽引車。第三組包括消防車、起重機、維修車、救護車和巴士。第四組由兩輛載有“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機翼控制臺的貨車組成,前后分別有兩輛交通警察的車護送。車隊后面跟隨了幾輛載有相關部門和公司員工的車輛,最后是交通警察的車輛。 晚上11點整,車隊從機場出發,朝加里寧格勒方向駛去。車隊在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沿謝爾科夫公路行駛到希特尼科沃村,因空中設施的吊裝,車隊在那里進行了短暫停留。該村被斷電,眾多居民走上街頭,好奇地想知道運輸的是什么貨物。我們注意到每隔50到100米就有一名警察站崗。隨后,車隊繼續勻速前進,除了從謝爾科夫公路下道至MKAD和雅羅斯拉夫爾公路的路段。在這些路段,由于轉彎和下坡,車速有所放緩,車隊表現出極大的謹慎。 凌晨2點整,車隊抵達了“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的大門。車隊在企業的地盤上受到了總經理瓦赫坦·瓦赫納澤的迎接。他祝賀所有參與者順利完成了“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運輸任務?!澳茉础笨蒲猩a聯合體中最積極參與這項工作的有阿爾伯特·普爾托夫、維克多·基謝列夫、葉夫根尼·弗羅洛夫、維亞切斯拉夫·彼得羅夫、阿納托利·齊皮列夫、根納季·尤里耶夫。 后記在結束阿. 托卡維謝夫的敘述時,我想補充一點:20世紀80年代初,米爾設計局試飛員G.R. 卡拉佩特揚首次使用米-10K直升機空運了11K25號產品的中央模塊部分至莫斯科州的科羅廖夫市。這些部件是為在中央機械制造科學研究院(ЦНИИМАШ)進行強度測試而準備的。 圖片說明:宇宙飛船“東方號”和“能源”-“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背景)位于“能源”火箭航天公司領地內。 11F35KS綜合測試臺的運輸成為第二次航空運輸任務。在運輸期間,弗拉基米爾·梅亞希舍夫設計的重型飛機首次在契卡洛夫斯基空軍研究所機場降落并起飛。此前,М-4轟炸機和3М轟炸機(基于3М轟炸機開發的3М-Т或VM-Т運輸機)的國家測試是在莫斯科州茹科夫斯基的航空實驗研究院機場進行的。問題在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契卡洛夫斯基機場跑道的寬度小于梅亞希舍夫戰略轟炸機的翼展,這帶來了諸多困難。 今天,在俄羅斯境內只能看到在莫斯科的全俄展覽中心和索契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模型。后者的1F35KS測試臺從莫斯科州的科羅廖夫市被運到了索契。 全俄展覽中心的“暴風雪號”全尺寸模型 第三架未完工的“暴風雪號”飛行航天飛機(產品2.01),原計劃命名為“貝加爾”。 未完工的第三架“暴風雪號”飛行航天飛機位于航空實驗研究院機場 此外,在莫斯科的聯邦醫學與生物局第83號醫院還能看到這艘航天飛機的密封艙。 位于莫斯科第83號醫院內的“暴風雪號”密封艙。 帶有假人的К-36彈射座椅,來自“暴風雪號”模擬器。 至于 KS-OK,它隨后被運往索契,直到今天。 КС-ОК在索契的“西里烏斯”科技園。 空氣動力學研究表明,為軌道飛行器的測試版本增加噴氣發動機不會顯著改變其飛行特性 BTS-002飛行器的組裝。 四臺噴氣發動機是BTS-002飛行器的關鍵特征。 飛行器垂直尾翼上的可動方向舵在著陸時會“分裂”以充當減速板。 BTS-002的前起落架配有一個特殊的延伸裝置,便于起飛。 BTS-002的起落架設計為可在飛行中收起 BTS-002的貨艙內攜帶了為飛行器噴氣發動機提供推進劑的油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