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空經濟是推動經濟結構升級、釋放空域資源價值的關鍵戰略。隨著技術進步與政策松綁,低空領域(3000米以下)正成為繼陸地、海洋后的新興經濟空間,其價值體現在三方面: **一、技術創新驅動產業革新** 北斗導航、5G通信及新能源技術的突破,使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旅游等業態加速落地。例如,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將重構城市交通體系,預計2035年全球市場規模達萬億美元級。 **二、空域資源高效配置需求迫切** 我國低空空域利用率不足5%,遠低于歐美30%的水平。推進空域管理改革,可激活超2.8萬架通用航空器、2000余個通航機場的產業潛能,實現資源要素的空間再配置。 **三、經濟與社會效益疊加** 地空經濟可提升傳統產業效能:農業植保無人機使作業效率提升50倍,電力巡檢成本下降70%。同時構建空天一體化應急體系,救援響應時效提高80%,社會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當前需加快完善法規標準、建設數字空管系統、培育應用場景,推動地空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新極。據測算,該領域每投入1元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7.8元增值,具備強勁的乘數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