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 模式創新,抓住萬億藍海的“起飛密碼” 2025年,低空經濟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賽道。從中央到地方,政策密集落地;從國企到民企,資本加速涌入。但面對這片萬億藍海,普通人能否以輕資本模式分一杯羹?答案是:能! 關鍵在于抓住政策機遇、創新商業模式,并精準切入細分市場。 一、政策東風:低空經濟“黃金時代”的入場券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國家發改委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政策首次將低空經濟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提出“釋放傳統通航與無人機產業潛力”57。地方層面,浙江、山西等地成立專項基金或合資公司,如浙江省低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10億元,中信海直聯合浙江機場集團成立通航公司,重點布局短途運輸、低空游覽等場景6。
二、輕資本路徑:從“輕資產”到“重服務”傳統通航公司需巨額資金購置飛機、建設基地,但新模式可聚焦“輕資產運營”:
三、案例拆解:民企如何“以小搏大”?
四、風險規避:輕資本≠零風險
五、未來展望:低空經濟的“平民化”時代隨著基礎設施完善(2024年全國新增26個通用機場)和政策細化,低空經濟正從“高大上”走向“接地氣”。普通人入場的關鍵,在于抓住“輕資產、重運營、場景化”三大核心,用模式創新替代重資本投入。 結語:低空經濟不是巨頭的獨角戲,而是創新者的舞臺。無論是共享飛機、文旅IP,還是數字化服務,輕資本玩家只要找準切口,就能在風口上“飛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