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平安證券發布研報稱,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之一,當前政策推動低空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地方積極布局的背景下,該行認為低空基礎設施、低空場景應用、低空飛行器研制等領域均將受益于低空經濟的發展。低空基礎設施作為保障低空飛行安全的關鍵底座,毋庸置疑需要先行建設,當前政策端積極支持低空基建,產業端處于實質落地階段。中長期來看該行認為低空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據賽迪顧問統計,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元,預測到2026年將突破1萬億元。 平安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2024年至今低空經濟政策端持續催化,產業端大單頻出。 自2024年初“低空經濟”首次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國家層面,不斷強化低空經濟相關政策,該行認為低空經濟司成立預示著頂層組織架構的完善,eVTOL試點城市的確立有望推動空域軍地民協同管理相關改革邁入實質落地階段,專項債、政府投資基金等積極財政政策對于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均將利于低空經濟的發展。地方層面,截至1月,全國已經有超過50個省市地區發布低空經濟相關的行動方案或者實施方案,多地明確了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目標以及關于基礎設施的階段性建設目標,目標千億級產業規模的省市地區包括:廣東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山東省、北京市、廣州市、武漢市等。 產業層面,該行統計2024年至今低空經濟領域達億級的公開招投標項目(不完全統計)預算金額合計已超過120億元,基建相關項目扮演主要角色,比如:湖北荊州經開區低空經濟產業基礎設施建設(8.80億)、廣東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工程(5.18億)、四川“智慧巴中”低空數字綜合應用系統建設(1.20億)、天津北辰低空空域信息網系統工程(1.06億)等。 低空經濟基建先行,全方位保障低空飛行安全。 低空經濟中的低空飛行具有異構、高密度、高頻次和高復雜度等特性,傳統基礎設施并不能完全滿足低空飛行需求,本文該行主要對低空經濟發展所涉及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梳理,可以將低空基礎設施大致分為三類: 1)起降場地構成低空飛行底層支撐,低空基建規劃至關重要。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預計到2035年通用機場及各類起降平臺總投入資金約1.8萬億元。以起降場地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提前規劃,從上市公司中標情況來看,設計規劃類央企或廣東、江蘇、安徽等地方企業憑借較強的區域資源稟賦與經驗優勢,中標多個低空重大規劃,縣市級別項目單價普遍在百十萬級別,個別項目超過千萬。 2)重點布局低空智聯網,為低空活動安全運行提供服務與秩序保障。低空智聯網是保障低空經濟活動安全運行的關鍵環節,低空飛行量抬升、復雜性對系統承載力與技術創新均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該行認為在傳統民航領域擁有較深經驗、具備前瞻性低空運行理念與成熟整體解決方案的空管及數據服務公司,更能把握住低空智聯網市場的機遇。 3)低空通導監設施亟待建設,關注5G-A、雷達、北斗等核心領域。技術路線來看,低空通信方面,5G-A作為5G的進階版本,憑借其更高速率、更廣連接、更低時延的網絡優勢,正在為低空經濟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該行認為國內運營商將在通過5G-A支持低空經濟發展機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低空監視方面,未來低空感知網將綜合運用雷達、光電、ADS-B、5G-A通感一體等多種技術,相控陣雷達有助于提升氣象探測精度,建議關注掌握ADS-B、雷達核心技術的領先公司。低空導航方面,未來低空導航網以高精度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為基礎,融合多種輔助定位手段,實現高精度定位導航體系,建議關注北斗高精度導航領域領先公司。 風險提示:1)空域放開不及預期。2)技術迭代不及預期。3)社會接受度不及預期。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