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26日,2022第十屆中國航空培訓及教育峰會在上海舉行,獲得業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注和肯定。該峰會立足中國民航的發展階段和發展實踐,旨在開展飛行員訓練技術研討和交流,深入研究世界訓練體系和我國訓練體系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探討民航培訓創新發展方向,助力安全飛行。兩天議程,線上線下共吸引了行業內外近5萬人次參與。 近年來,雖然疫情導致民航業持續低迷,飛行員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航空業將逐步復蘇并進入穩步發展狀態,未來我國飛行員缺口預計擴大,市場對于航空培訓及教育的需求將持續釋放。此次會議圍繞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航空業復蘇與挑戰、QAR數據的綠色運用、飛行員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PLM) 中的科學選拔、如何夯實安全飛行的最后一道防線、EBT課程研發流程及數據使用等議題進行了深度講解。 此次峰會云集了大批全球各國航空培訓及教育領域的專家大咖,演講嘉賓陣容堪稱豪華。有來自國航、東航、南航、德國漢莎航空、阿聯酋航空等航司的技術高管或專家;東航技術應用研發中心、空客、上海華模科技、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珠海翔翼航空技術、CAE、國際航空運輸協會、FAA美國聯邦航空局等技術機構或組織的一級飛行員或技術專家及海南航空、中華航空、長榮航空等航司的資深飛行師或機長。 東航集團安全副總監、中國飛協副理事長盛彪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航空業復蘇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盛彪表示,上海上半年的疫情風控讓原本低迷的航空業再次陷入低谷,但這些困難一定會得到妥善的解決,預計到2041年,我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航空市場。這也意味著,未來20年我國將需要12萬多的新飛行員,這給飛行員培訓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盛彪認為,要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不僅要抓好飛行員培訓工作,也要解決飛行教員短缺的問題。 中國國航飛行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張宏偉分享了QAR(快速存取記錄器)數據的綠色運用,并表示,QAR除了調查事件,更是為了提高飛行操控品質,改善SOP(標準作業程序),完善訓練大綱,但目前不少航司在QAR數據的應用上并不充分甚至不公正。張宏偉建議,在QAR數據的綠色運用中,要建立公司的公正系統,既要讓飛行員大膽地飛,管理部門對數據也要進行有效管理,勇于統一標準,同時開展EBT循證,通過多部門合力把飛行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此次峰會,東航技術應用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安全運行研究院副院長李軍及其碩博團隊分析了飛行員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PLM) 中的科學選拔。上海華模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張唯偉講解了飛行模擬機中的“勝任力”。海南航空副總飛行師胡獻忠從飛行學院三大能力建設角度講解了如何筑牢初始飛行訓練基礎。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核心勝任力組專家、教授、博士李彤分享了EBT課程研發及數據使用。 空客公司北京飛行培訓中心負責人Captain Philippe BOURDON講解了飛行訓練方面的牢固性,并分享了空客EBT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挑戰與思考。珠海翔翼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易之介紹了機組資源管理在PLM建設中的實踐。CAE民航培訓業務首席學習官Captain Chris Ranganathan分享了培訓中數據的應用。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飛行安全運營部培訓和執照主管Captain Yann Renier介紹 了CBTA在全球航空安全管理體系中的作用。德國漢莎航空EBT項目經理Frank Steiner分享了漢莎航空EBT實施及系統性升級案例。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機長賴信甫分享了總飛行量減少的情況下如何避免操作生疏。長榮航空總飛行師李秉儀探討了引進個人化訓練以精進循證訓練的可行性。FAA美國聯邦航空局模擬培訓高級經理Ben Lafargue介紹了FAA的AQP培訓特點。阿聯酋航空人為因素專家Dr. Patrizia Knabl-Schmitz介紹了飛行訓練中人眼的實際運用。 此次會議還設置了專題討論和模擬機廠家實地參觀環節。兩天會議除了演講嘉賓發言,現場和線上提問環節也是異常熱鬧,不少與會嘉賓都提出了困惑已久的問題,并得到了滿意的答復。有航司代表更是現場表示,希望明年該峰會能到其公司所在城市舉辦。 據了解,中國航空培訓及教育峰會是聚焦民航飛行員培訓的國際性論壇,每年組織近300位國內外權威專家座談,目前已成為國內民用航空培訓領域最大的專業性交流平臺之一,為提升飛行訓練的質量和效率變革開辟了新的視角。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