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蝕


 孔蝕指在金屬表面上局部形成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小孔或銹斑腐蝕,在許多資料上,也叫點蝕。孔蝕常常被銹層、腐蝕產物等覆蓋,因而難以發現。孔蝕一般系在特定的腐蝕介質中產生,特別是在含有Cl-(包括Br-,I-)離子的介質中產生。孔蝕不僅可導致設備、管線等穿孔而破壞,而且常常誘發晶間腐蝕、應力腐蝕破裂和腐蝕疲勞。


  一般認為,不銹鋼的孔蝕是在金屬表面非金屬夾雜物、析出相、晶界、位錯露頭等缺陷處,由于此處鈍化膜較脆弱,在特定腐蝕介質作用下,鈍化膜修復能力差而造成的破壞。孔蝕的出現包括成核和擴展兩個階段,現以鋼的表面上存在硫化錳夾雜為例簡述如下。孔蝕的成核。在溶液中有Cl-存在時,金屬表面有硫化錳夾雜的部位,由于難以鈍化和再鈍化而產生優先溶解并形成小孔坑,硫化物溶解產生H+(或硫化氫),對金屬的新鮮表面產生活化作用,阻止小蝕坑的再鈍化,使其繼續溶解,蝕坑溶解到超過臨界尺寸(數十微米),便成為孔蝕源。


  孔蝕的擴展。孔蝕源形成后,溶解下來的金屬離子會產生水解而生成H+并使局部溶液的pH值下降,進而又加速金屬的溶解,使孔坑進一步擴大、加深。隨著腐蝕孔的加深并由于腐蝕產物覆蓋了蝕坑口,從而使腐蝕孔物質遷移困難,導致腐蝕孔內pH值的進一步降低,同時,Cl-在腐蝕孔內富集,使腐蝕孔進一步加速擴大并加深,最后形成孔蝕。溶液中Cl-濃度升高、溫度升高及pH值下降都使孔蝕容易產生且加速腐蝕。鉻、鉬、氮等元素對提高不銹鋼耐孔蝕性能非常有效,目前人們多用孔蝕抗力當量PRE值來表示不銹鋼的耐孔蝕能力,PRE值可根據鋼的化學成分計算,PRE值越高,鋼的耐孔蝕性能越好。


   PRE=%Cr+3.3×%Mo+(13~30)×%N


  提高不銹鋼的純度,降低鋼中氣體和非金屬夾雜物的含量,可提高耐孔蝕性能,降低鋼中的組織不均勻性,減少M23C6等碳化物和o、X相等金屬間相析出,減少各種缺陷都可以提高耐孔蝕性能。


二、縫隙腐蝕


  金屬表面上由于存在異物或結構上的原因而形成縫隙,使縫隙內溶液中與腐蝕有關的物質遷移困難,所引起的縫隙內金屬的腐蝕,總稱為縫隙腐蝕。幾乎所有金屬和所有的腐蝕介質都有可能產生縫隙腐蝕,縫隙尺寸有一定的要求,即要使縫隙內外溶液之間的物質遷移發生困難,同時溶液又能進入縫隙內。縫隙一般在0.025~0.1mm之間,就可能發生縫隙腐蝕。腐蝕形態從縫隙內金屬的孔蝕到均勻腐蝕都有。


  縫隙腐蝕可分為孔蝕型縫隙腐蝕和活化型縫隙腐蝕兩種。孔蝕型縫隙腐蝕是由孔蝕起源的,這種腐蝕過程中,縫隙內溶液中金屬鹽的濃縮,使縫隙內金屬表面鈍化膜發生氧化性破壞(被擊穿),產生由孔蝕起源的縫隙腐蝕。活化型縫隙腐蝕是由于縫隙的存在,縫隙內溶液組成物質遷移產生困難。例如,溶液中的溶解氧只能通過擴散才能進入,而且擴散緩慢,為維持不銹鋼鈍態,縫隙內溶解氧迅速消耗掉,而又得不到及時補充,當縫隙內溶解氧降到一定程度時,致使不銹鋼表面鈍化膜開始還原性溶解,這種溶解的結果使腐蝕產物金屬鹽逐漸濃縮,通過水解,縫隙內溶液的pH值急劇下降,當pH值降低到溶液不能使不銹鋼維持鈍態的臨界pH值時,縫隙內不銹鋼表面的鈍化膜產生還原性破壞而形成縫隙腐蝕。


  為防止縫隙腐蝕,主要是在結構設計中盡量避免形成縫隙,避免造成容易產生表面沉積的幾何條件,選擇合適材料。對于不銹鋼來說,提高鉻、鉬含量,有利于耐腐蝕性能,有的資料提出,不銹鋼耐縫隙腐蝕的當量為%Cr+3.3×%Mo+30×%N。盡管有高鉻、鉬含量各類不銹鋼,但它們的耐縫隙腐蝕仍不十分理想,一般認為,高鉻、鉬鎳基合金或鐵鎳基合金有很好的耐腐蝕性能,如 Iconel 625Hastelloy C-276Hastelloy C-4 等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