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銹鋼化學鎳鎢磷合金層能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不銹鋼由于硬度較低(200~250HV),耐磨性較差,在不銹鋼制品表面化學鍍鎳形成的非晶鍍層,在保持不銹鋼原有光澤度的前提下,能提高表面硬度,鎳磷鍍層表面硬度能提高1倍多(約500HV多),而鎳鎢磷鍍層表面硬度能提高2倍多(約700HV)。
二、不銹鋼上化學鍍鎳鎢磷的前處理
試樣采用316L不銹鋼的前處理。
1. 手工去除機械加工時留下的污物。
2. 順逆流2次冷水漂洗,2min.
3. 堿性除油: 含清潔的堿性脫脂浴,70~80℃,15~20min.
4. 熱水沖洗: 70~80℃, 2min.
5. 順逆流2次冷水漂洗,2min.
6. 酸洗: 鹽酸20%~40%(體積分數(shù))溶液,室溫,3~5min.
7. 冷水沖洗。
8. 活化: 硝酸15%~25%(體積分數(shù)),鹽酸25%~35%(體積分數(shù)),水 45%~55%(體積分數(shù)),60℃,15~30min.
9. 熱水沖洗: 70~80℃ 2min.
10. 分順逆流2次冷水漂洗,2min.
11. 預鍍鎳
工藝為:氯化鎳 200~250g/L 、 電流密度 16A/d㎡ 、溫度 室溫 、鹽酸(37%) 120~150mL/L 、陽極 鎳板 、 時間 2~3 分鐘
三、化學鍍鎳
四、化學鍍層成分及性能
1. 兩種化學鍍層成分
鍍層成分見表4-30.
鍍層成分采用能量色散譜儀(EDS)進行分析。
2. 兩種鍍層結構
采用Philips X'pert MPD Pro型X射線衍射儀進行分析,圖譜見圖4-18。由 圖4-18可以看出,2種鍍層的X射線衍射圖為饅頭包狀,是典型的非晶態(tài)結構特征,只是Ni-WP 鍍層的峰比Ni-P鍍層的峰要尖銳,說明Ni-W-P 鍍層結構中微晶態(tài)成分占相當一部分,分析認為這與鍍層中磷含量相對較低有關。
3. 鍍層外觀
試樣施鍍1.5小時后,2種鍍層都較光滑,有金屬光澤,與原不銹鋼試樣的表面光亮度相當。與原不銹鋼樣品相比,Ni-P鍍層的顏色略發(fā)黃,Ni-W-P 鍍層略帶銀白色。
4. 鍍層硬度及耐磨性
①. 硬度
采用Microhardness Tester HV-1000型顯微硬度儀測得各鍍層的硬度值,見表4-31 。
由表4-31可見,化學鍍兩種合金鍍層Ni-P和Ni-W-P鍍層的硬度比不銹鋼的硬度分別各提高1~2倍。
②. 耐磨性
耐磨性采用牛皮紙在鍍層上單向摩擦,由于硬度提高,與不銹鋼相比,兩種化學鍍層的耐磨性能和抗劃傷性能有顯著的改善。
5. 結合力
采用ASTM B571標準中的熱淬實驗和網(wǎng)格實驗判定。
①. 熱淬實驗
將試樣放入250℃的烘箱中加熱1h后立即放人冷水中,測試結果顯示,兩種鍍層都未出現(xiàn)鼓泡或開裂現(xiàn)象,說明2種鍍層與基體間的結合力可以滿足ASTM標準中熱淬實驗的標準。
②. 網(wǎng)格實驗
采用刀尖在試樣表面劃間距0.5mm的多條平行線或矩形網(wǎng)格,刀尖劃痕深至基體,實驗結果顯示,2種鍍層均無開裂脫落現(xiàn)象,說明鍍層與基體間的結合力達到ASTM標準中網(wǎng)格實驗的標準。
不銹鋼屬于難鍍基體,要獲得結合力強的鍍層,對前處理而言,浸酸活化與預鍍鎳是否成功是關鍵所在。浸酸活化的3個因素:酸的種類、濃度及活化時間是否成功是關鍵所在。其中活化時間最難把握,時間過長,導致過腐蝕而失去光澤,使基體鈍化從而加速氧化膜的生成。時間過短,又難以除去附著在基體表面上的致密氧化物薄膜,從而影響鍍層結合力,時間以15~30min為最佳。對預鍍鎳而言,電流密度是關鍵,其值過高,生成結構疏松發(fā)黑的鎳層,其值過低,也能有效獲得致密且附著力好的鎳層,影響后續(xù)化學鎳層的質(zhì)量。通過霍爾槽實驗,對不銹鋼表殼的電流密度值在10~16A/d㎡之間,對不同產(chǎn)品,其預鍍鎳電流密度都要通過霍爾槽實驗來確定。
6. 耐腐蝕性
在3%氯化鈉溶液中,不銹鋼、2種化學鍍層的試樣在168 小時后,用肉眼觀察3個試樣均無腐蝕現(xiàn)象。沒有用稱重法進行腐蝕速率的定量計算,只用肉眼進行定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