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斜軋穿孔技術的發展,生產技術進一步發展的意義,只能從其產品的經濟效益方面來理解。1870年,Düsseldof的工廠主 Poensgen 從一噸焊接鍋爐管中賺取了920馬克,相當于一個普通工一年的收入。熱衷于搞無縫不銹鋼管的企業家們都認為他們干著轟轟烈烈的事業,他們認為高級的不銹鋼無縫管會比不銹鋼焊接管利潤更高。
19世紀末,曼內斯曼兄弟解決了生產無縫不銹鋼管的問題后,各工業部門都認識到了高級無縫不銹鋼管的重要地位,并將其作為工業生產的重點。在高壓場合用途方面,采用無縫不銹鋼管安全系數要大得多,Siemens、Reuleaux Weddig 和Lunge都提倡采用較安全的不銹鋼無縫管。
簡單說來,1893年以前主要是解決重要的技術問題,以后是搞經濟效益的開發,問題是,曼氏兄弟在19世紀80年代末為這種新產品作出了什么貢獻?當時德國管材工業已頗具規格,每年出口的不銹鋼焊管超過20000噸,歐洲的管材工業界為了控制管材的市場價格,相互間達成了協議,即不得新建任何不銹鋼管廠。
1896年5月7日,Poensgn和曼內斯曼這兩個主要鋼管廠家達成一項協議:允許Poensgn在梅茵河以北用斜軋穿孔機生產“軟材料”的管子。曼氏兄弟答應向 Poensgn 提供兩臺斜軋穿孔機,他們自己仍保留生產含碳量高于0.3%的無縫不銹鋼管的權力。同年,曼氏兄弟同Saarland的一些企業家、銀行家合作,在Sarrbrücken 創立了曼內斯曼管材軋機有限公司。一年后,在捷克斯洛伐克的 Komotou也建立了一家軋機公司。
1887年,即Reinhard 在紐約聽 Babcock 報告的同年,他的父親在德國與西門子家族簽訂了一項合同,在英格蘭Landore建一座鋼管廠。1888年,經驗豐富的工程師Mühlemeier 代表 Poensgen 參觀了Remscheid唯一的管子生產車間。他對軋管工藝提出了精辟的見解。他的明確要求是:
1. 原材料必須要能經受住斜軋穿孔;
2. 必須通過拋光來提高管子的表面質量;
3. 無縫鋼管的尺寸公差應與帶鋼焊接管的公差相對應,Mühjemeier 建議要提高生產效率。
用斜軋穿孔機生產無縫鋼管展現出遠大的前途時,就出現了建造軋管設備的熱潮。
1886~1888年間,Bungeroth、Pfau、Stiefel和Fassl分別被雇用為技術設計師和經理。他們后來自己開辦無縫不銹鋼管廠。
當時的軋機生產小口徑薄壁管仍有很大困難,唯一的方法就是像冷拔焊管那樣,進行多道次冷拔。這個時期內,盡管困難重重,事故百出,但人們卻獲得了寶貴的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
1892年在Komotau采用二次軋制的方法延伸斜軋穿孔后的毛管,從而為可靠的生產操作奠定了基礎。在管材要求量很大的時候,曼氏兄弟又發明了皮爾格軋機軋制優質管。這個新成果清楚地證明了曼氏兄弟偉大的創造才能。他們的第二項發明作為第一項發明的補充。
在當時的條件下,用斜軋法生產不出所需要的優質管,人們花了5年的時間才認識到這個問題,認識到斜軋穿孔是一種有效的工藝,但要配有延伸工序才能解決完善,在今天無縫不銹鋼管生產的三個環節仍然有效,即穿孔、延伸和定徑,這在當時就已顯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