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泵的布置方式和要求
①. 露天布置。
泵布置在管廊下或管廊與塔、容器之間,平行于管廊排成一列。在管廊下布置泵時,一般是泵-原動機的長軸與管廊成直角,當泵-電機長軸過長妨礙通道時,可轉90°,即與管廊平行。泵也可分散布置在被抽吸設備的附近。其優點是通風良好,操作和檢修方便。
a. 在國內露天布置的泵,一般都布置在管廊下,無論管廊上方是否布置空冷器。在6m一跨之內可布置大型泵1臺、中型泵2臺、小型泵3臺,一般泵單排布置,泵端第一個管口或出口中心線對齊,距管廊柱中心線的間距在0.6~2.0m之間。
b. 在國外露天布置的泵,在管廊上方無空冷器時,泵布置在管廊內側,泵出口中心線對齊,距管廊柱中心線0.6m。在管廊上方有空冷器時,如泵的操作溫度為340℃以下,則泵布置在管廊外側,泵出口中心線對齊,伸出管廊距柱中心線0.6m,泵的驅動機在管廊內側;如泵的操作溫度等于或高于340℃時,則泵布置在管廊外側,泵出口中心線對齊,距管廊柱中心線3m,泵的驅動機也在管廊外側。
②. 半露天布置。
半露天布置的泵適用于多雨地區,一般在管廊下方布置泵,在上方管道上部設頂棚,或將泵布置在框架的下層地面上,以框架平臺作為頂棚。這些泵可根據與泵有關的設備布置要求,將泵布置成單排、雙排或多排。
③. 室內布置。
在寒冷或多風沙地區,泵布置在室內。如果工藝過程要求設備布置在室內時,其所需的泵也應在室內布置。
a. 泵布置在室內時,熱油泵(操作溫度等于或高于自燃點的可燃液體泵)與冷油泵(操作溫度低于自燃點的甲B、乙A類可燃液體泵)或液態烴泵應分別布置在各自的房間內。各泵房中間應采用防火墻隔開。門窗的距離不應小于4.5m。如果泵的數量較少,熱油泵可以與冷油泵同房布置,但冷、熱油泵之間應有不小于4.5m的間距。
b. 甲、乙A類液體泵房的地面不應有地坑或地溝,為防止油氣積聚,宜在側墻下部采取通風措施。
④. 單排布置的泵。
大小不一的泵成排布置時,一般有三種排列方式。
a. 泵端第一個管口或出口中心線取齊。離心泵并列布置時,泵端第一個管口或出口中心線對齊,這樣布置管道比較整齊,泵前也有了方便統一的操作面。
b. 泵端基礎面取齊,便于設置排污管或排污溝以及基礎施工方便。
c. 動力端基礎面取齊。如泵用電機帶動時,引向電機的電纜接線容易且經濟;泵的開關和電流盤在一條線上取齊,不僅排列整齊,且電機端容易操作。但是泵的大小差別很大時可能造成吸入管過長。
⑤. 雙排布置的泵。
泵成雙排布置時,宜將兩排泵的動力端相對,在中間留出檢修通道。
⑥. 多排布置的泵。
泵成多排布置時,宜兩排泵的動力端相對,兩排中的一排與另兩排中的一排出口端相對,中間留出檢修和操作通道。
⑦. 蒸汽往復泵的動力側和泵側應留有抽出活塞和拉桿的位置。
⑧. 立式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框架下方時,其上方應留出泵體安裝和檢修所需的空間。
二、泵的間距
①. 按SH/T3011規定,兩臺泵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0.7m(HG 20546規定,最小凈距為0.8m,需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選擇),但安裝在聯合基礎上的泵除外。
②. 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外側時,泵的檢修空間凈空不宜小于3m。泵端前面的操作通道寬度不應小于1m。對于多級泵泵端前面的檢修通道寬度不應小于1.8m,一般泵端前面的檢修通道寬度不應小于1.25m,以便小型叉車通過。
③. 泵布置在室內時,一般不考慮機動檢修車輛的通行要求。泵端或泵側與墻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1.0m,兩排泵凈距不應小于2m。
④. 泵進、出口閥門手輪到鄰近泵的最突出部分或柱子的凈距最少為0.75m,電機之間的距離為1.5~2m。
泵的間距如圖5-60所示。
三、泵的基礎
①. 泵的基礎尺寸一般由泵制造廠給出泵的底座尺寸的大小確定??砂吹啬_螺栓中心線到基礎邊200~250mm估計。設計泵的基礎時應按預留孔方案考慮,現場施工需待泵到貨后核實尺寸后方可施工。
②. 泵的基礎面宜比地面高出200mm,大型泵可高出100mm,小型泵如比例泵、柱塞泵、小齒輪泵等可高出地面300~500mm,使泵軸中心線高出地面600mm,并可2~3臺成組安裝在同一個基礎上。
四、泵布置的工程實例
工程實例一
管廊上安裝空冷器時泵的布置(圖5-61)
注:1. 管廊上安裝空冷器,泵的操作溫度在340℃以下時,泵出口中心線在管廊柱中心線外側600mm;在340℃及以上時,則在外側3000mm。
2. 泵前方的操作檢修通道,可能有小型叉車通行,其寬度不小于1250mm,在多級泵前方的寬度不小于1800mm。
3. 兩排泵之間的檢修通道,寬度不小于3000mm,如不夠時,泵端應有3000mm通道。